你必须感谢一些媒体,隔三岔五地整个马拉松“热点”。毫无疑问,不是说马拉松好的,而是从外行的视角,找茬,夹带些情绪,真可以带走一波流量。
最让人胆战心惊的,是这样的报道,因为涉及到所谓的“公平正义”,极易引发上面的关注。一个定性,背地里有多少人在忙碌,解释、汇报……
可能很多人会说,这是好事啊!身体有疾,旁人热心指出,你不应该诚挚感谢吗?
就好比看到一个人,有说气色不好的,他去医院检查了一番;有说四肢无力的,再去各种设备照了一照;有说走路姿势不对的,好好核磁共振了一下……你要对得起大家的热心,都没有坏心眼,都是在帮你啊!
近期,看到京城几家媒体披露的马拉松慈善名额应捐款项流向话题,我心头一震,又来了!据说,这事被重视后,真是有点“鸡犬不宁”。
这里面,会有惊天大案吗?满打满算,国内也就大赛事才会有慈善名额,不过就几十场吧。把一年间所有赛事的慈善款项加起来,能有多少钱?
有朋友慨叹,现在真是什么事沾上马拉松,那可算是倒大霉了!像慈善名额应捐款项这个事,在慈善圈是没人关注和留意的,实在是微不足道。但是牵扯到马拉松,就被无限放大,为什么呢?
因为,马拉松是一片净土呀!
小社会
如奥运会、亚运会,世界杯、亚洲杯等一大堆,真是可以视为净土的。这些都是欣赏性的,运动员都是专业的,赛事管理、运营上都是行业顶级。说是这么说,可是这些赛事中,发生的问题也不少啊。
也许,专业的马拉松赛事,类似今年全运会马拉松测试赛,真可能就是净土。因为赛道全封闭,就那几十个专业选手,赛后不会有谁吐槽比赛的。
城市马拉松,大众选手是主体,每名参赛者,都带有自己的社会属性。每个人对马拉松的需求不同,三万个个体聚集在一起,带来的各类问题,真可谓是层出不穷。
所以说,一场马拉松,就是一个小社会。
当今社会上有的现象,你必然能够在马拉松上找到相对应的。比如,有的人路子广,没中签,也总有办法能找到人,将参赛名额搞定。你说这不公平,有黑幕,可在我们生活中,这样的“方便”比比皆是。
办一场马拉松,本来就是个“草台班子”。一个临时性机构,那么多事,一个很小的细节上有纰漏,都可能酿成部分选手的不满。因此要找马拉松的茬,太容易了。
马拉松火的这些年,已形成一个完整、成熟的产业链。尽管国内马拉松属性不清晰,但本质上是个市场行为。所有的良好体验,不是拿爱发电,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。钱少也有钱少的玩法,可毕竟在很多环节上谈不少有太好的体验。
更何况,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像参赛包,遇到一个不差钱赛事沉甸甸的参赛包,就会被视为标杆,其他赛事都会被拿来比较一番,然后下结论:太抠门了,对跑者一点都不好!鱼龙混杂,我一直觉得,马拉松根本承载不起被视为净土的荣誉,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再正常不过。
大时代
为什么感觉近些年马拉松很火,以前却没有呢?离不开传播生态的日新月异,自媒体登大雅之堂。
以前你参加了场马拉松,有什么体验、感受,也就是口口相传。报纸、电视、广播捡重点报道一下,并没有太多可以共情的。
个人社交媒体的出现,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声渠道。在这个时代下,一场三万人的马拉松,绝大多数参赛者都会以各种方式自我表达,这达成的关注、影响,真不是盖的!
个体“当家做主”了,那些以往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怎么办?最近,我倒是关注到全国各地,好多个报业、广电传媒集团进行系统性变革,要在新媒体发力,要向视频转型……
以往的传播方式,现在已经不被需要。报纸几乎没人看,电视也很少看,广播只听服务性信息,这种“不被需要”,让传统媒体不得不转型。可转型毕竟不只是喊喊口号,而是要获得市场认同才行。
马拉松是应该感谢这些媒体的关注,让大家能够从更多维度地去审视马拉松。很多文章、观点
罗列部分事实,来一个充满误解的标题,这比造谣还恶劣。这哪是舆论监督,根本就是制造噱头、无底线博取流量的行径。
现在,没有读者再像以往那样,虚心地听“说教”。大家有多元化的选择,谁符合我的价值观,我就关注谁、推荐谁,这场流量大争夺中,很多传统媒体真的力不从心。
就马拉松慈善款项这事,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我倒是希望最终能有个“惊天大案”,那传统媒体真就立了大功!这两年,传统媒体对马拉松的“肆虐”貌似达到了一个巅峰,各种“公平正义”下,其实留给传统媒体的空间已越来越小、越来越少了。换言之,马拉松留给传统媒体折腾的时间,也不多了。
Copyright © 2022-2025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豫ICP备13024418号-1